蒲公英微校园,让校园生活更简单!
5月3日,成都娇子立交桥附近,卢女士驾驶汽车因为变道问题惹怒同一道路上驾车的男子张某。张某逼停卢女士所驾车辆,将卢女士强行拽出汽车,在马路上进行殴打,造成卢女士骨折及轻微脑震荡。
这一事件的是非黑白本无可争议,且不论卢女士是否在驾驶上有不足,张某以这种暴力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,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。但在事件在网络发酵一段时间之后,舆论呈现出另一种方向。“打得好。”“放着我来。”“遇到我会打得更狠。”一些骂红了眼的网友开始指责事件中的“女司机”。
女司机不可怕,可怕的是用性别作为判定的标准
而诸如“女司机”、“女博士”等特定的称呼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。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的社会期待更多是着力家庭、相夫教子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女性的地位有所上升,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在驾驶、学问研究等传统观念认为是男性所长的领域里,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起来。而当这些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不符合传统的社会期待时,诸如“女司机”“女博士”等意味深长、略带贬义的词汇便应运而生。
女司机其实并不可怕,她们和男司机一样是社会寻常的一个群体。真正可怕的是我们用性别冠名一个群体,让她们成为莫须有的暴力与愤怒的牺牲品。
关注微信号:pgywxy(长按字母即可复制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