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唐宋时期,已经形成成熟的商贸交易模式,堂、坊、庄、号鳞次栉比,层出不穷,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,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当时直观的反映出当时古人时期的格局,已转向开放的街巷制——商铺和住宅均可临街建造。古人们也可能了新的追求,就是完善的格局。

到明清时期后,经商开始萌芽,铺面的招牌很重要,在无数商铺的大军中博得眼球,最好是被统一收纳,从而起到吸客作用。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的繁荣。

发展到后期,商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基本生活,更成为子孙后代的巨大财富,“一铺养三代”的概念深入人心,家族传承渐成风气。他们追求的是发展。这也是快速致富的古代人方式。

还有一个是贩盐,基本上是穷人能发家致富的唯一途径,在古代当官的就像人生开挂了一样,走后门都不算,就像是土皇帝一样,怎样赚钱怎样来,贩盐是官员的收入主要来源,所谓三年清知县,十年雪花银;虽然到了唐朝武则天,推行科举,但是穷人,又如何能读得起书,考得了功名?从商的情况门槛有点高,所以,贩盐就是门槛最低的了。

古代人们因税收重,号称万岁万岁万万岁,非常穷。很多百姓都活不下去,卖儿卖女这种事,经常发生,能活得下去,又有谁会这样做呢。要是贩盐的话,这里面的利润是巨大的,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,就出现了一些是生活实在是过不下去了,或者是有些胆子大的,就算有砍头的风险,也干起贩盐,各个朝代对贩盐的法律都不同,有些皇帝比较暴烈的律法是抓住是要立刻处死的,而宋朝就稍微好一点,十斤以上的话,才会被杀头。

在贩盐这个高风险行业中,也是出现过不少的英雄人物,程咬金、张飞还有齐恒公等人,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,都贩过盐。

贩盐的利润那可是相当高,基本上,一个月都有上千两白银。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比例,宋朝中期,一两银子折合现代的人民币是700——1300元左右,以前是1文钱购买3个包子,而1银等于1000文,能购买到3000个包子,相当现在的包子0.5元/个,就是1500元。

可能大家都不了解一两银子的概念,就拿宋朝中期来说,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是六百到一千三百块,也有时候达到了一千到一千八百块,就取个中间整数来说,一两银子一千块,那可是一千两银子,一个月能挣一百万,当然,每个朝代银子价值不同,不过总不会低就是了。

现实中房子的压力

古人们的生存之道,真是厉害。如今,学习环境以及机会机遇都比之古代好上很多,但是依然生活得很累很苦,一辈子可能就购买了一层房子以及养大小孩,或许一生的积蓄就没有了。在这个生存之道的学习中,古人们的生存技巧有很多方面,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现实中子女教育压力

如果你们穿越回到古代,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致富之路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