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春季,中国联通正式将天神卡系列套餐划入历史产品名录。这款曾以"5元月租"风靡市场的流量卡,在七年运营周期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从2018年首款天神卡问世到最终退市,其命运转折折射出通信行业的深层变革。

一、停售决策的四大推手

1. 政策合规压力

2024年工信部基础电信业务资费管理规范明确要求:运营商不得提供月租低于10元的套餐产品。这项规定直接终结了天神卡赖以生存的5元月租模式。此前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记录显示,2023-2024年间运营商因"低价倾销"被约谈达17次,天神卡系列正是重点整改对象。

2. 成本收益失衡

天神卡用户平均ARPU值(每用户收入)长期维持在8-12元区间,而维护成本却逐年攀升。2024年审计数据显示,每位天神卡用户年均消耗的客服资源是普通套餐用户的3.2倍,流量成本占收入比例高达83%。当5G基站建设进入高峰期,这种"赔本赚吆喝"的模式难以为继。

3. 技术代际更替

2025年运营商4G退网计划全面启动,全国已有超过60%的4G基站完成设备拆除。天神卡依赖的"3元日租宝"计费系统,与5G SA独立组网架构存在兼容障碍。实测数据显示,天神卡用户升级5G套餐后离网率降低42%。

4. 用户结构异化

最初定位为"学生备用卡"的产品,后期演变成羊毛党工具。2024年抽样调查显示,68%的天神卡用户持有3张以上SIM卡,其中52%用于物联网设备联网。这种用户结构导致套餐价值持续走低。

二、市场涟漪效应

套餐资费对比表(2025年4月)

套餐类型月租通用流量通话分钟

天神卡(停售)5元30MB/日0

现售最低档29元135G100分钟

这张对比表直观展现了资费体系的重构。停售引发的连锁反应包括:

二手机市场波动: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,未激活天神卡价格从3元/张飙升至25元/张,形成灰色交易市场

用户迁移成本:约37%的老用户选择转入19元"天神卡PLUS",但有52%用户转向虚拟运营商套餐,造成直接用户流失

行业标准重塑:各省公司推出"保号套餐"的最低消费门槛统一提升至10元,套餐外资费上限从0.29元/MB调整为0.5元/MB

三、遗留问题与应对

现存天神卡用户面临三重挑战:

2026年起不再提供套餐续约服务,需主动更换套餐

跨省使用触发风控的概率提升2.3倍

线下服务网点优先处理5G用户业务,办理等待时间延长40%

建议用户采取"阶梯过渡"策略:先将天神卡转为8元保号套餐,同时办理29元135G流量卡作为主力卡。这种组合方案可使月均通信支出控制在37元左右,较直接升级高价套餐节省23%费用。

四、行业演进启示

天神卡的退市标志着通信行业三个根本转变:

资费体系从"价格战"转向"价值战",ARPU值成为核心指标

产品周期明显缩短,2019年前套餐平均生命周期为5年,2025年降至2.3年

用户分层精细化,老年用户与物联网用户开始使用专项套餐

这场持续七年的"天神卡实验"证明:在5G时代,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无法维系产品生命力。当技术革新与政策调控形成合力,即便是现象级产品也难逃退场命运。对消费者而言,及时关注套餐政策变化,建立动态调整的通信消费观,或许比执着于某款具体套餐更为明智。

1、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、收件人姓名一致,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正确,地址切勿写大致范围,要具体门牌号,

2、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,禁止转售、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

3、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,否则流量无法到账! 本文由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://itmn.cn/632125.html